三月四日晴
先进文化代表民族未来与昨天大风飞扬的天气相比,今天可算是艳阳高照了。我早早地起床向21世纪饭店奔去。今天上午,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文艺组将就2000年全国政协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小组讨论。
进入21世纪饭店的电梯中,听见一位委员正说:“王蒙,我看见你写的新诗了。”我这才注意到,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站在自己的身后。说话的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张锲。“王蒙写小说不是新闻,写新诗可是新闻。”张锲说,王蒙微笑地点点头。
跟随着这些委员,我来到了文艺21组的讨论现场。小小的会议室里,50多位委员已早早地坐在那里准备讨论,其中有被誉为京城保护传统文化“四大铁杆”中的两位:李燕和舒乙。
“没有北京的文化,就没有李苦禅,没有老舍,没有齐白石。传统文化不代表陈旧,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新的基础,它就在你的血液里,在你的遗传基因里。”作为李苦禅大师之子,李燕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痴迷之情,对“以德治国”更是深有感触,“中华民族历来是以德治国,它既符合新形势的需要,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”。
“您对先进的文化怎么理解?”在中间休息时间,我和舒乙交谈了起来。“先进文化要有载体,要展示给大家看,要增加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。要建立大量的文化名人博物馆、艺术博物馆、咖啡馆、健身房、园林公园等公众活动场所,外表保持原状,里边非常现代化。”
“保护和发展是不是一对难解的矛盾?”
“看待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换一个思路,不是立足于拆,而是立足于用,在这个问题上,我现在更多的是提建议。”舒乙一番话,让我想起了去年他和房地产商的那场论辩。
午饭过后,我把电话打到冯骥才委员的房间,电话那头传来冯骥才浑厚的男中音:“对于一个民族来说,她的文化是属于她的未来的。”
是啊,从这些委员身上,我分明看到这群人文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情,看到他们的言行所代表的一种先进的文化方向。